春寒料峭。在长沙城区韶山北路355号,连接着韶山路和曙光路的富贵之处,名为“鸿铭中心”的中心商业街,人山人海一派热烈。10多年前,这儿曾机器轰鸣,一派繁忙出产场景。从前热销国内外的“雪峰”牌胶鞋,在这儿连绵不断走向市场,成为数千名湖南橡胶厂人的自豪。本期“那些年追过的老品牌”叙述湖南橡胶厂与“雪峰”牌胶鞋的故事。
橡胶厂原名二零三厂,是一个军工企业。起先出产军鞋军服,1958年才更名为湖南橡胶厂。走进鸿铭中心一侧的湖橡社区老旧居民楼,记者的呈现使原为湖南橡胶厂副厂长的曾永廉白叟在热心的招待中又一次打开了尘封的回忆。自1965年进厂到1984年升任副厂长,再到2000年退休,曾永廉可谓是湖南橡胶厂的见证者。
“周总理当年就穿过雪峰牌胶鞋,穿了20多年都舍不得丢!” 在家里,曾永廉翻出赤色封底的《湖南橡胶厂志》以及新闻报道选集《创业者的脚印》,在老照片和文字前,默数这些年湖南橡胶厂在年月长河中的沧桑剧变,白叟不由热泪盈眶。
在曾永廉保藏的橡胶厂新闻报道选集《创业者的脚印》中,有篇文章记载:1955年4月,周总理要出国参与万隆会议,其时的副厂长刘书敬担任前去给周总理丈量脚型,回厂之后要专门为周总理制造一双雪峰牌一般鞋子。
到后来,周总理回国后深化工厂、乡村,因为走路多,鞋的前掌磨破了,周总理把它送回到制鞋工人的手中进行修补。在工人要求给他重做一双简便的鞋时,周总理说:“谢谢同志们的心意,这双鞋底虽坏了,鞋面还好嘛,修补一下还能够穿。”
到1964年,穿了九年多的鞋底也磨破了、鞋面也开胶了,周总理派人依旧把鞋拿过来用旧鞋的皮面配上鞋底,进行又一次飞针走线的修补。直到后来,周总理因病重不能穿用皮鞋了,这双穿了20多年的皮鞋才被放置保存起来。
1957年建立的湖南橡胶厂曾走过一段光辉进程。曾永廉白叟说,湖南橡胶厂西起韶山路,东至曙光路,厂房修建占地面积近300亩。那时大街两头呈锯齿形地坐落着鞋帮车间、包装车间、炼胶车间、成型车间,它们都是砖木结构。湖南橡胶厂先后研制出了雪峰牌胶鞋、轮胎等几十种产品。七八十年代企业兴旺时期,3000多名工人仅一个月就出产了80万双胶鞋,产品远销全国各省市及南非、欧洲等地。橡胶厂发展到后来具有子弟学校、员工医院、幼儿园,建厂初的500万元资金到后来增加到2亿元。
“那时候卖得最火的是黑面红鞋带、胶钉底的雪峰牌球鞋,鞋上印有XF的雪峰商标,价格8块钱,有人说,其时这是长沙最盛行的一款足球鞋呢。”曾永廉振奋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出产成本大,以及企业改制等,湖南橡胶厂老厂址在2002年全体拍卖,大部分土地被开发商买走,留下了现在的40多栋老旧员工宿舍楼。